屋面传统防水施工工艺:3.0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优劣分析
神盾
神盾官网
神盾
引言:老办法还在用,效果到底行不行?
建筑屋顶要防雨水,这是基本要求。很多工地现在还是用老方法做防水。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铺3.0毫米厚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。这种材料用了好多年,技术成熟,价格也不贵。工人熟悉操作流程,项目上容易组织施工。但它真的适合现在的建筑吗?有没有隐藏的问题?我们今天就来仔细看看。
这个工艺属于传统做法。它的核心是靠一层卷材贴在屋顶结构层上面,形成封闭的防水层。材料本身是沥青做的,加了SBS橡胶改性,让原本脆硬的沥青变得更柔韧,能适应温度变化。厚度定为3.0毫米,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覆盖能力和耐久性。
很多人觉得老方法最可靠。但也有人提出疑问。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,比如高分子卷材、喷涂速凝涂料等。相比之下,SBS卷材是不是已经落后了?它有哪些优点?又存在什么缺点?施工时要注意哪些细节?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讨论。
材料特性:它为什么能防水?
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一种复合材料。表面是一层矿物颗粒或铝箔,中间是胎基,一般是聚酯毡或者玻纤毡。胎基浸透了改性沥青。SBS就是苯乙烯-丁二烯-苯乙烯嵌段共聚物。把它加到沥青里,可以让沥青在低温下不裂,在高温下不变形。
3.0毫米指的是整个卷材的厚度。这个数值不是随便定的。太薄了容易破,防水能力不够。太厚了成本高,施工也困难。3.0毫米算是一个平衡点。市场上也有4.0毫米的产品,但用得少,主要是贵。
这种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可熔化。施工时要用火焰喷枪加热底面,让沥青融化,然后压到基层上。冷却后就粘得很牢。这种方式叫热熔法。粘接强度高,不容易被风吹起。
还有一个好处是它能修补。如果施工中划伤了,或者后期维修,可以用小块卷材补上去。只要加热一贴就行。不像有些材料一旦破损就得整片换。
但它也有明显的弱点。比如怕火。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。还有,它对基层平整度要求高。如果有尖锐凸起,容易扎破卷材。另外,沥青材料时间久了会老化。太阳晒多了,表面会发硬、开裂。
施工流程:一步步怎么铺?
铺SBS卷材不是随便一贴就行。必须按步骤来。第一步是清理基层。屋顶混凝土面必须干净、干燥、平整。不能有灰尘、油污,也不能有明水。否则会影响粘结效果。
第二步是刷底涂。也就是冷底子油。这是一种稀释过的沥青溶液。刷上去以后能增强卷材和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。还能封闭基层的毛细孔,防止湿气上升。底涂要刷均匀,不能漏刷,也不能积液。一般刷完要等4到6小时才能干透。
第三步是弹线定位。根据屋面形状和尺寸,先规划好卷材的铺设方向。通常是从最低处向高处铺,顺着水流方向。每幅卷材之间要留搭接边。长边搭接一般不少于10厘米,短边错开至少50厘米。弹好线就能保证铺得直,不歪斜。
第四步是试铺。把卷材展开,放在预定位置,检查尺寸是否合适,有没有褶皱。确认没问题再开始正式施工。
第五步是热熔施工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一个人拿喷枪加热卷材底面,另一个人配合往前滚铺。喷枪火焰不能离太近,也不能太远。太近会烧穿卷材,太远又融不化。要保持30到50厘米的距离,匀速移动。边加热边滚压,让融化的沥青紧紧贴住基层。
第六步是处理搭接缝。两幅卷材接头的地方也要加热熔合。先把上面一幅的边缘掀起来,加热下面一幅的搭接面,再压回去,用力滚压,确保密封。这一步最容易出问题。如果没熔好,将来就会漏水。
第七步是收头固定。卷材铺到女儿墙、管道口等地方,必须封严。一般用金属压条钉住,再打一圈密封胶。垂直墙面部分要上翻至少25厘米,并用砂浆保护。
最后一步是检查。全部铺完后要仔细查看。有没有空鼓、翘边、烧焦、漏熔的地方。发现缺陷要及时修补。
优势明显:为什么还这么多人用?
尽管有新工艺出现,SBS卷材仍然被广泛使用。原因很简单——它确实有不少优点。
首先是价格低。相比TPO、PVC这些高分子卷材,SBS便宜很多。一平方米能省十几块甚至几十块。对于大面积屋面工程来说,总造价差很大。开发商和施工方自然倾向选择成本低的方案。
其次是施工快。熟练工人一天能铺三四百平方米。比涂膜类防水效率高得多。特别是工期紧的项目,这点很重要。
第三是技术成熟。全国到处都有供应商,材料好买。工人培训简单,几天就能上手。出了问题也好找人修。不像一些新型材料,配套服务跟不上。
第四是适应性强。可以在多种基层上施工,比如混凝土、彩钢板、旧防水层等。只要处理得当,都能粘牢。而且能在一定潮湿环境下作业,不像某些材料必须完全干燥。
第五是耐穿刺能力较好。聚酯胎的SBS卷材抗拉强度高,踩踏、堆放材料不容易破。这对施工期间的保护很有利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优点:它有一定的自愈能力。小的砂眼或针孔,在加热状态下会自动融合闭合。这在其他材料上很难实现。
问题不少:隐患藏在细节里
优点再多,也不能掩盖它的缺点。有些问题是结构性的,没法彻底解决。
最大的问题是怕火。热熔施工要用明火。高层建筑、化工厂、仓库这些地方严禁动火。就算允许,也得办手续,设警戒区,准备灭火器。一旦操作不当,可能引发火灾。过去出过不少事故,就是因为喷枪引燃保温材料或周边可燃物。
第二个问题是环境污染。沥青加热时会产生黑烟和刺鼻气味。里面含有苯系物、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。工人长期吸入对健康不利。城市中心区域施工,居民投诉多,环保部门也会管。
第三个问题是受天气影响大。下雨天不能施工。气温太低也不行。规范规定,环境温度低于-5℃时不宜热熔施工。因为低温下沥青流动性差,熔不透,粘不住。北方冬天基本没法干。
第四个问题是搭接可靠性差。整个防水层是由一块块卷材拼起来的。每一条接缝都是薄弱环节。时间久了,接缝处容易脱开。特别是阴阳角、管道根这些复杂部位,很难保证百分百密封。
第五个问题是老化问题。沥青材料本身会随着时间氧化变脆。紫外线照射加速这一过程。即使有保护层,一旦破损,老化速度很快。一般设计寿命是10到15年,实际使用中很多8年就开始出问题。
还有一个问题是与后续工序的兼容性。比如做完防水要铺保温板或做保护层。如果工人不小心,铁锹、钢筋可能划伤卷材。修补麻烦,还可能留下隐患。
施工难点:哪里最容易出错?
现场管理不到位,再好的材料也白搭。SBS卷材施工有几个关键控制点,必须盯紧。
第一个是基层处理。很多漏水是因为基层没弄好。混凝土表面有浮浆、模板油,或者起砂,都会影响粘结。有的工地赶工期,底涂没干就铺卷材,结果水分被封在里面,一晒就鼓泡。
第二个是热熔温度控制。新手常犯的错误是火候掌握不好。火太大,卷材表面烤焦,性能下降;火太小,沥青没融化,粘结力不够。正确的做法是看到沥青呈亮黑色、冒油光时立即滚压。
第三个是搭接宽度不足。为了省料,有的班组故意少留搭接边。或者铺的时候歪了,接不上。这种情况在屋脊、天沟等斜面部位特别常见。
第四个是细部节点处理马虎。比如落水口周围,应该先做附加层,再整体铺。但很多工人图省事,直接一刀切过去,不做加强。管道根部要用密封膏嵌填,再用卷材包裹,但经常漏做。
第五个是成品保护差。防水层做完,后续工序如绑钢筋、运材料,随意踩踏。没有铺设临时走道板。造成人为破坏。修补后的新旧接头往往不如原装的好。
行业现状:未来还能走多远?
目前来看,SBS改性沥青卷材仍是国内屋面防水的主流选择。特别是在住宅、厂房、学校这类普通建筑中,占比超过六成。原因还是成本和技术惯性。
但趋势正在改变。一线城市的新建公共建筑、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分子材料。它们更环保,寿命更长,施工更安全。政策也在推动。比如北京、上海等地已限制或禁止明火作业的防水施工。
同时,机械固定、预铺反粘等新工艺兴起,削弱了传统热熔法的优势。自粘型SBS卷材虽然性能略差,但不用火,应用范围更广。
长远看,SBS卷材不会马上消失。它会在中低端市场继续存在。但在高端项目、重点工程中,会被逐步替代。未来的方向是更安全、更绿色、更耐久的系统解决方案。
不过,在现阶段,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,做好每一个细节,3.0厚SBS卷材仍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。关键不在于材料本身,而在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。再好的材料,粗制滥造也没用。再普通的工艺,精工细作也能持久。